首页 > 展会资讯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21-08-22
概述: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
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与2017年的版本相比,2021修订版本释放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ESG信息披露将成为长期必然的趋势,虽然修订版本中没有明确述及ESG一词,但E(环境)和S(社会责任)的内容单独列为一节,且与G(公司治理)一节先后排列,说明ESG的重要性和以往相比还是提升了。
近年来随着责任投资理念逐步主流化,及监管要求的不断升级,ESG管理与信息披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们目睹了公共健康风险对于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的系统性影响,也认识到人类的健康与生态健康一脉相承。越来越多的全球领先企业自去年以来更新、升级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环境、社会风险纳入企业全盘风险评价与公司治理框架,而采纳了ESG治理模式的企业因其更稳健、更具韧性、也更关注长期价值的创造而受到投资者更多的青睐。
零售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一端连接供应链,一端连接消费者,是促进价值链全链条高质量转型、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连锁百强”中共有40家企业已上市,其中13家于深圳上市,11家于香港上市,16家于上海上市。各地证券交易所对于上市企业的ESG管理与信息披露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中国零售企业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响应合规要求,促进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并且通过强化ESG风险识别与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以在社会、环境风险频发的今天,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呢?对于已上市还是准备上市的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部署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ESG管理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对升级的监管要求
自2018年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纳入ESG信息披露框架以来,监管部门就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规范化披露。
刚刚发布的、新修订的年报/半年报内容与格式准则更是新增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要求上市公司将定期报告正文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有关条文统一整合至新增后的“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并在定期报告新增报告期内公司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情况的披露内容,鼓励公司自愿披露在报告期内为减少其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乡村振兴等工作情况。
相较于A股ESG信息披露的要求,香港联交所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ESG报告指引)则针对所有计划发行或正在主板交易的上市公司,在强制性披露方面有了更明确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企业管治架构、汇报原则、汇报范围,同时对于环境、社会两大板块、12大层面的48个披露指标要求不披露则解释。而在披露原则上,也强调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对于如何披露,针对某一个层面提供了一般性和关键量化指标的披露指引。
此外,在美国两大交易所当中,纽交所还没有发布ESG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但纳斯达克交易所在2017年、2019年分别发布了《ESG报告指南1.0》和《ESG报告指南2.0》,并逐步将应用主体扩展至所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综合分析中国企业上市的几大主要市场有关ESG披露的指引,联交所的指引因为采取了统一的规范、以及强制性与半强制性披露的相关规定,企业开展ESG信息披露的参与度、专业性及完整度也会高一些。根据商道纵横2019年底统计的数据,近八成联交所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整体报告发布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而根据商道纵横刚刚发布的《A股上市公司2020年度ESG信息披露统计研究报告》,2021年以来,约25%的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ESG报告。相信随着此次A股年报(半年报)内容与格式2021修订版本的落地,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的披露数量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提高资本市场认可
随着ESG投资理念逐步主流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者将ESG因素纳入公司研究与投资决策制定的框架中。根据MSCI最新出版的2021投资洞察报告,在面向包括不同类型的养老基金、主权基金、保险公司等在内的200家机构投资的调研中,73%的投资者表示在2021年底前,会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考量。
与此同时,ESG评级也正在成为ESG投资偏好投资者制定投资组合时的重要依据。目前主流的评级工具包括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级(CSA),明晟MSCI ESG评级、碳信息披露项目(CDP)评级、恒生可持续发展指数评级等。不同的评级机构都以ESG信息为基础,制定了标准化的评估指标与体系,并提供了基于不同上市公司ESG方面表现的评级分数,将ESG表现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指数产品、ESG投资分析和趋势报告等,为投资者充分识别ESG相关的风险与机遇、制定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各大评级机构针对不同行业的核心ESG风险与挑战,制定出关键评价指标,并据此对于特定行业进行横向比较,获得在行业中相应的评分和评级,ESG评分高的企业往往可以获得相关投资人更多的青睐。以零售行业来看,在DJSI的CSA评级中,有关零售行业的评价,则重点关注环境、社会、治理与经济三大维度的25个重点方面的评价,其中重点议题如下图所示:
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长期价值创造的能力
商业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疫情以来,对于“什么是好企业“的定义也在发生改变。对更频繁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表现出足够的韧性和价值创造能力,并通过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为造成这些风险根源性的问题主动找到应对策略和创新方案的企业,往往更具适应性和竞争力。根据贝莱德2020年对于全球32个可持续指数的研究,82%的可持续主题指数的回报率高于他们的母指数(Parent Benchmarks),也多多少少印证了这一趋势。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传统的商业评级也在转型,他们把企业ESG表现作为不可或缺的评价维度。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评选,这一评选被认为是业内唯一跨行业评价供应链水平和成熟度的表尺。除了对于关键的供应链能力评价,Gartner还将ESG纳入整体评分体系,且ESG综合表现对于是否可以获选这一奖项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开始如果ESG评分为零,企业将失去参评资格。
另外一个例子是,全球领先的企业声誉评价机构RepTrak,也将ESG表现作为企业声誉的重要组成。根据他们的研究,良好的企业声誉可以促进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建立品牌信任;在品牌发生负面事件时依然选择相信该品牌;并积极推荐给其他人购买。而ESG成为了实现这四项目标最重要的驱动力。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千禧一代在制定购买决策时,ESG因素的重要性3倍于非千禧一代(millennial)。这一点在贝莱德主席兼CEO Larry Fink于2020年初给所投企业CEO的公开信中也有所体现。他指出千禧一代在找工作、买东西、做投资时会考虑企业的价值主张。更重要的是,这一代正在取代老一代(baby boomers)成为公司领导层,掌握24万亿美元的投资偏好。
综上所述,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将ESG/责任管理融入公司的决策过程、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在新的时代提升企业适应力、强化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特别对于零售上市公司来说,还是符合监管要求,降低合规和多元化风险,提升资本市场认可的重要工作。零售行业有其特有的行业发展背景,也有符合其ESG管理的重点方面和议题,然而对于如何实施ESG/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如何开展信息披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可供借鉴的行业性规范与指引。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正在携手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商道纵横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指南》的编写工作。作为中国连锁经营行业首个ESG/责任管理指导性文件,指南将有以下优势:
1、 更具专业性:充分调研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梳理国际、国内相关的标准(GRI、SASB)和评级体系(MSCI,DJSI),对接各地证券市场披露要求,结合国内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及行业发展洞察,确保研究方法及过程的专业和严谨。
2、 更有针对性:通过分析行业最佳实践、行业企业走访调研等方法,识别零售行业相关的环境、社会风险和议题,比如可持续产品和消费、可持续采购、包装物料减量回收、产品碳足迹、食品安全、供应链影响等,并据此提出零售行业企业ESG/社会责任实质性议题清单和指标体系。
3、 保证实操性:指南的核心产出包括一套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管理体系、责任管理绩效评估表、信息披露框架,对于行业企业来说简单明了,易于实施,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责任效益与披露质量。
中国特许加盟展声明:此信息版权归属中国特许加盟展,未经中国特许加盟展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中国特许加盟展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