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伦律师事务所王红燕:海外首店怎么开?暗藏哪些合规“杀阵”?

首页 > 展会资讯 来源:中国特许加盟展 2025-04-25

概述:在2025中国特许加盟大会&生活服务业发展大会与“中餐全球开店”联合主办的“餐饮品牌出海的机遇与风险深度剖析”专题论坛上,以《海外首店怎么开》为主题,详解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高效路径,以及值得关注的六大合规“杀阵”。

近日,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红燕律师基于多年深耕跨境投资并购、合规和调查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在2025中国特许加盟大会&生活服务业发展大会与“中餐全球开店”联合主办的“餐饮品牌出海的机遇与风险深度剖析”专题论坛上,以《海外首店怎么开》为主题,详解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高效路径,以及值得关注的六大合规“杀阵”。

1745550211129.jpg

以下为演讲精选内容:

我服务于特许连锁企业多年,在职业生涯的前10年,面向的主要是来华发展特许经营的国外品牌;接下来的10年,陪伴许多国内品牌从50家、100家发展到了万店规模乃至上市;近5年开始帮助连锁品牌出海。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应着中国品牌走过的三个阶段,一开始我们向国际品牌学习,后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本土经验,现在随着中国文化的输出,很多餐饮企业作为先行者走向了海外。

海外首店去哪儿开?怎么开?

中餐和茶饮品牌海外首店地域分布广泛。北美市场主要聚焦美国和加拿大,东亚市场聚焦日本和韩国,东南亚市场有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尼,中东市场有沙特和阿联酋,大洋洲市场主要是澳大利亚,欧洲市场包括英国、法国、荷兰……上述国家都是出海的热门目的地,其中,首店在东南亚和北美市场分布尤为集中。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门店,其实只是首店的冰山一角,其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体系支撑,包括授权体系、运营体系等等。那么,海外首店怎么开呢?

我们首先将其分为轻资产、重资产这两种模式,有的品牌最初以加盟模式出海,相当于轻资产模式先行,后来发现还是需要自身投入,又转向了重资产模式。

就轻资产模式而言,又分为区域开发和跨境单店许可模式。区域开发模式也就是把这个国家的特许权交给认可的代理商,由其发展下一级的门店。品牌与代理商之间是合同关系,约定在几年内必须开多少家店。如果代理商基于成本考量,在管理和风控上没有完全遵守相关标准,就需要收回代理权,未来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而跨境单店许可在特许经营领域较为普遍,很多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都不排斥这种模式。

重资产模式对供应链要求很高。例如,有些情况下必须要有中央厨房,如果难以从0开始在当地建设供应链体系,很多品牌会考虑采用合资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当地合作伙伴,借助其成熟的供应链、完善的食安系统,以及经验和资源优势,设立合资公司“走出去”。还有品牌选择了收购的方式,这就需要完整地做好所在国家门店的尽调,包括对整个体系、知识产权、原有客户情况和供应链的尽调。

最合适的模式因品牌而异。每个公司都有着自己的基因、文化、资金规划和未来布局,在供应链、人才团队上也存在能力差异,各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出海路径。

在进行出海的系统性规划时,可以考虑将海外总部或跨国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或香港。为什么这样推荐呢?

以我个人情况为例,去香港可以实现当天来回,早上出发,下午跟香港同事在办公室开完会,晚上回家,效率非常高。香港还具有人才优势,当地人对大陆品牌的接受度很不错。此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连锁企业来说是很好的上市地点,同时也是拓展国际化版图的重要里程碑。

新加坡也具备显著优势,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与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数目要比香港多出很多;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全球企业总部落户,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国际总部奖(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 Award)”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15%甚至最高可达5%的优惠税率。

具体来看,如果企业想要开美国首店,如何建立合适的架构?对监管、地缘政治、品牌基因、团队国际化能力、供应链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以通过香港或新加坡公司全资控股美国公司,再到所在地设立合资公司,品牌放在另外一个离岸中心。通过品牌和资本的双重架构形式进入美国,可以解决很多风险隔离问题,更好地与当地合作伙伴协同深耕市场。

警惕海外首店合规“杀阵”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出海面临合规“杀阵”的挑战。据统计,2023年因合规瑕疵导致首店项目夭折的案例激增了47%,集中在知识产权、数据合规、劳动用工、食品安全、消费者保护、国际贸易和海关等方面。

首店是品牌形象的展示,如果首店不成功,会造成品牌形象受损。因此,在出海之前,首先要了解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要求,而特许经营模式的企业还需要关注这方面的监管措施。例如,美国的信息披露规则非常严格,特许经营披露文件(FDD)中必须包含已经解约的加盟商解约原因以及相应的财务数据。

先从知识产权合规问题来看,我们要把全球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都梳理一遍,确认是否已经注册完备、充分。东南亚长期以来是抢注的高发区,像泰国的“山寨瑞幸”商标侵权案就打了很久,一开始抢注者甚至以权利人的身份起诉瑞幸,并且索赔金额非常高。其他国家同样存在抢注问题,像美国知名品牌汉堡王在印度就被抢注了,印度法院经过多年的审理,最终裁决商标属于印度汉堡王。知识产权背后是市场争夺,我们一定要做好前瞻布局,否则时间、法律成本非常高。

第二点是数据合规。我们梳理全球连锁品牌数据合规处罚案例发现,很多知名的品牌,包括麦当劳、星巴克都因此被处罚过。我国数据领域的法律法规充分涵盖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但目前基本上以约谈为主,处罚相对较少。而欧盟、美国对数据合规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一开始没有做好合规,未来生意做大了,收集的客户数据变多,背后潜藏着受到处罚的风险。

第三点是海外消费者保护。去年某茶饮品牌在马来西亚邀请网红做推广,为了更好的宣传效果,把抽奖活动的重磅奖品优先分配给网红,导致当地消费者发起抵制,严重影响了品牌美誉度,不得不为此致歉。美国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建立了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等。以特殊群体消费者为例,《美国残疾人法案》涉及餐厅有没有配备残疾人专用的设施,保障其享有平等就餐权利,以及点餐不受任何限制,这些都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第四点是食品安全,这通常还涉及到品牌总部与加盟商的责任划分。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起经典案件——麦当劳热咖啡烫伤老人。当时提供服务的是加盟店,但服务标准是总部制定的,最终法院判定总部与加盟商承担连带责任,赔偿80多万美金。美国对食品安全工作抓得非常细致,出海企业一定要提前做好警示与排查工作。

第五点是劳动合规。有很多经营者拿着十年签、旅游签去海外开店,实际上并不合规。我们以什么样的合法身份出海,这是未来要关注的一个合规点。例如,赴美经营建议取得L1签证,这个签证并不复杂,是专为跨国公司调派人员设置的,分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要注意禁止歧视的法律法规,美国的《民权法案》规定不得基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国籍、年龄等因素,对求职者或雇员实行差别对待。

第六点是国际贸易和海关合规。出海开店要考虑到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以美国为例,《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必然会对餐饮企业产生影响,因为食品供应这个分类被列入其中了,未来需要持续关注政策变化。作为国际化企业,我们要实现双向合规,不仅在本土要合规,出海还要在当地做好合规,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最后,出海一定要转变观念。很多企业都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其实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也非常重要。作为餐饮从业者,我们去海外要树立ESG观念,把利益相关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上一篇麦当劳张家茵:守正创新,推动麦当劳中国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其他人也在看

中国特许加盟展声明:此信息版权归属中国特许加盟展,未经中国特许加盟展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中国特许加盟展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