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连锁经营企业的几个典型税务痛点

首页 > 行业动态 来源:CCFA 2020-12-08

概述:连锁经营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哪些亟需解决的税务痛点,企业又该如何有效应对?毕马威连锁零售行业税务服务团队整理了相关服务经验,为广大会员企业分析了其中3个典型场景及应对思路。

连锁零售、连锁生活服务、连锁专业服务、连锁餐饮等业态在新冠疫情中已成为保障居民生活的中坚力量,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特殊时期的承压之下,连锁经营企业不少经营管理的疑难杂症也凸显出来。就税务管理而言,在应对短期挑战后,如何解决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的各项税务痛点,建立有效的中长期税务管理机制,成为广大连锁经营企业财税负责人亟需思考的重点。

连锁经营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哪些亟需解决的税务痛点,企业又该如何有效应对?毕马威连锁零售行业税务服务团队整理了相关服务经验,为广大会员企业分析了其中3个典型场景及应对思路。

1、连锁经营“合并纳税”之盼案例:

某大型连锁服务企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店,新开店通常处于亏损,其他老店通常盈利,但盈亏不能互抵,企业总体所得税负高

如何应对?

连锁门店中,存在子公司和分公司等不同法律主体。在集团税务管理上,企业跨地区经营但无法跨地区跨法人汇总纳税,使得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税务负责人一直受困于“单独纳税”的困扰,企业通常面临如下额外税务成本:

企业所得税:由于新开店通常前期投入大,初期有巨额亏损,而很多地区政府要求商超企业在当地注册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开展运营,使得集团新老公司之间盈亏无法相抵,多数传统商超企业的实际企业所得税税负可能远大于标准税率25%;

增值税:现有税收征管体制下,分公司通常也作为独立的增值税纳税主体,从而造成企业存在大量的增值税纳税主体。企业需为每个申报主体单独准备月度计算表和申报表,税务合规管理成本高。总分机构间的货物调拨需视同销售并开具发票,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此外,新开门店在运营前期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留抵在关店时无法转移,造成集团增值税负担较重。


破解连锁经营企业的几个典型税务痛点

在实务中,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省市在其征管范围内实行总分机构增值税汇总申报,航空、铁路企业亦有营改增后服务业跨地区、跨法人汇总申报的成功经验。随着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架构清晰、财务制度健全的连锁经营企业可以考虑以区域为单位(如长三角、大湾区、环渤海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积极与不同层级税务机关探讨汇总申报的可行性。毕马威已协助部分连锁零售企业制定策略,和税务机关沟通,成功实现跨区域的税务合并申报,有兴趣的企业可进一步探讨有关经验。

2、客户忠诚计划的税务口径难统一案例:

某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发展速度快,已在若干省市都开设有各级门店,各门店对会员顾客均提供集团统一制定的积分兑换计划,但各地门店在当地税务申报时却遇到不同的税务处理,部分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给予顾客的兑换商品或服务,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而部分地方税务机关却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企业财务部门领导和办税人员感到非常困惑,到底该如何合理处理积分兑换计划?

如何应对?

从法规沿革的角度看,积分兑换是否涉及增值税视同销售,国家税务总局暂没有明确的规范指引,各地税务机关对该问题的处理意见存在不一致。基于公开信息,我们汇总整理了部分省市税务机关对此问题的口径,供大家参考:


破解连锁经营企业的几个典型税务痛点

各地税局的操作口径不一致,给跨地区连锁经营行业在制定集团层面统一的商业操作和税务管理政策时,带来了极大的实操难度——若统一将积分兑换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将导致增值税成本的显著上升,并造成增值税与会计收入的差异;若不作视同销售处理,可能面临部分税务机关的挑战,并因此增加集团的税务合规成本。毕马威协助该连锁经营企业在常客忠诚计划制定阶段就对集团各区域的税务操作口径分类甄别,梳理相关业务模式和管理措施,并与税务机关主动沟通,取得了税务机关的理解和支持。

3、“店中店”的税务难题

连锁经营企业,尤其是连锁商超企业,通常会将经营场所的货架和店面资源“出租”给第三方、或者引入加盟商,而这些经营模式使得企业税务人员特别关心以下典型问题:

商业决策和控制权安排,如定价、退货等商业风险的承担;

合同条款的涉税影响;

会计处理按净额或总额确认收入,税务上是否与会计处理存在差异;

现金收入与开票金额的确定方式;

税务申报责任及不合规风险的承担问题。


上一篇最新观察 | 复工了,但消费远未恢复,怎么办? 下一篇应该要求商场免租金吗?

其他人也在看

中国特许加盟展声明:此信息版权归属中国特许加盟展,未经中国特许加盟展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中国特许加盟展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