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食品安全作为重要民生予以高度关注,把社会认可、消费者满意作为衡量超市发食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最终标尺,提升首都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0年10月开始征集“CCFA阳光食品安全最佳实践案例”。对申报案例从创新力,影响力、发展潜力、借鉴价值四个维度进行了评审,并通过初审、筛选、评议审核,以及综合评分等规范流程,最终确定上榜的名单。协会于2020年11月19日在上海召开的“阳光食品安全论坛”上揭晓并现场颁发证书。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当前行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难点问题,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通过二维码技术对短保食品保质期拦截功能的实现,推动解决短保期食品超过有效期问题,重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实施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食品安全作为重要民生予以高度关注,把社会认可、消费者满意作为衡量超市发食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最终标尺,提升首都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开展二维码(短保期)食品安全管控工作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及北京连锁协会牵头组织、超市发信息部成立专项小组,逐步推进,扩大管控范围,并根据短保期食品种类的风险分级,分步推进实施。
(三)多方协作,注重实效。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发挥政府部门、专家团队、新闻媒体等的积极作用,多措并举,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工作。
发展
为了加强内部管控,避免孤儿商品归位不及时,造成过期商品意外流出,给顾客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同时防止不法分子夹带、调包商品给超市运营带来的困扰。超市发加强了对连锁店现场制售商品保质期的管控。超市发信息部针对现场制售食品通过收银POS系统、条码秤系统进行了开发升级,以在食品包装上加印二维码的方式实现。通过管控二维码涵盖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实现且具备了既可以识别二维码又可以兼容条形码的功能,达到了既能管理商品保质期,避免发生销售过期商品的现象发生,又减少连锁店人员检核过期商品的工作量,节省人工成本的目标。
2016年6月,超市发在海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在蓝润店推进二维码(短保期)食品安全管控的试点实施工作,首期经过阶段性推进,实现现场制售商品在收银结账环节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在小票上显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的效果,提高超市发的自身管理水平,杜绝了过期食品销售。
2019年1月,在试点店实施的基础上,超市发信息部在公司14家连锁店推进此项工作。2020年初超市发信息部在现场制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目前已在30余家连锁店完成二维码(短保期)食品安全管控工作,管控覆盖范围:现场制售商品、生鲜商品及再加工商品。
主要内容
(一)二维码管控调研。超市发信息部对超市发所属连锁店销售的短保期商品进行调研工作,调研涉及范围连锁店现场制售商品,如:主食厨房、现切熟食、鲜榨果汁,以及生鲜日配等商品。针对连锁店反馈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调研汇总,并统一进行梳理后,超市发信息部将食品安全管控分为三个步骤:
1、通过系统及条码秤系统开发升级,实现现场制售商品的效期管控。
2、实现生鲜日配商品短保期效期管控(管控范围为保质期在三天及三天以内的食品)。
3、通过和生产商的深度合作,实现日配等预包装商品出厂赋码的效期管控。
(二)成立专项小组开发及实施。根据超市发对二维码(短保期)食品安全管控的实施原则,超市发信息部成立了专项小组,由信息部总监牵头,对超市发现有的收银POS系统及条码秤系统进行了定制开发及升级工作,实现了在食品包装上加印二维码方式实现,管控二维码涵盖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实现且具备了既可以识别二维码又可以兼容条形码的功能。
(三)确定短保期食品范围。根据短保期食品风险分级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将效期在3天内(含3天)的食品作为超市发管控的短保期食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两类食品纳入二维码技术管控范围,分别为现场制售商品,如:主食加工、鲜榨果汁等;生鲜商品,如:大肉、牛羊肉、禽类、鱼类等。
(四)制定公司技术标准。依托公司实际情况及专业技术公司“二维码”技术支持,超市发开发并制定了公司级的二维码(短保期)食品安全管控的标注,明确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
中国特许加盟展声明:此信息版权归属中国特许加盟展,未经中国特许加盟展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中国特许加盟展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