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2020年应届毕业生将超过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与2010年相比,更是增长51%。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面对应届生的新增岗位都在下调,按照目前的调研数据来看,应届生新增岗位同比下降49%,而对于服务业来讲,这个岗位下滑速度更快,达到53%,而且目前新增岗位下调趋势正在从2C行业向2B行业传递。
2020年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峰会期间,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招聘总监唐伟先生围绕“新形势下连锁企业招聘新策略”这一主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以下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后疫情时代人才市场的趋势从宏观层面来看,有三个主要的关键词:一是攀高,二是下调,三是调控。
2020年应届毕业生将超过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与2010年相比,更是增长51%。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面对应届生的新增岗位都在下调,按照目前的调研数据来看,应届生新增岗位同比下降49%,而对于服务业来讲,这个岗位下滑速度更快,达到53%,而且目前新增岗位下调趋势正在从2C行业向2B行业传递。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做了很多调控政策,包括;研究生的扩招,这次中央出台相应政策扩招18.9万研究生;扩招专升本、扩招教师、公务员;同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影响,我们再来看看微观层面的影响:
一、全面上云: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展云招聘、线上面试、线上录用,这并不是今天才突然有这个技术,我相信很多都是前期的积累,到今天我们必须使用的时候,发觉这些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在某网站上可以看到疫情后两周内,完成147场空中双选会,7.2万家企业参与,这个数据只是某一个网站,换成全国范围,可能有几千场空中宣讲会已经完成了。与此同时,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经被官方确认,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一件事情。因为现在施行的还是要求书面签署,通过这一确认,我们看到无接触的入职通道已经被打通。通过电子形式的订立,确实可以为员工入职带来极大便利。
二、员工共享:盒马最先打出共享员工的邀请,这是非常让人振奋的消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大家都感受到连锁业希望抱团取暖的热情。当然在劳动关系的认定、同工同酬、工伤争议、借出员工的保留,这些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法律规章制度的配套,还不是那么成熟。但是,这让我想起2015年领英的创始人霍夫曼曾经在《联盟》一书中提出,未来人与组织的关系应该是基于能力组合架构起来的联盟关系,这也就是超级零工的关系。在未来这些尝试应该都会被更多的认可和确认。
这是疫情的影响,但是疫情终归要结束,所以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眼前的小趋势。那未来的大趋势在哪里?
根据我的归纳,把零售人才招募的长期趋势分成三大块:
一是品牌化。人力资源部或者招聘部应该把雇主品牌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抓手。与此相对应的,人力资源部或者招聘的HR必须提升品牌运营和品牌营销能力。
二是社交化。90后、00后步入职场后,招聘信息和雇主品牌信息的传递已经完全走向社交化,招聘信息不是仅仅通过招聘平台发布,而是在所有的社交平台上都会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怎样利用好社交工具,怎样在社交平台上做好传播,将变成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
三是数字化。数字化并不仅仅代表系统的提升或者网页的优化,数字化更多的是数字化思考和数据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招聘团队或者人力资源伙伴,更多需要从数字层面去看怎样做好招聘、怎样影响我们的候选人。我下面给大家具体分享:
雇主品牌化
在任何一家公司,我们所说的雇主品牌就是员工的价值主张,它从何而来?首先从企业的使命、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认同感而来,这些都是一个企业雇主品牌的根基,通过这个根基把它整合提炼出来,成为员工的价值主张。当然,提炼完之后,这并不是一句口号,必须把它放在我们日常的工作里,这里包括招聘工作、人才发展、薪酬、绩效、员工活动等,甚至包括每一天对员工和伙伴的人文关怀。
做完这些后,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它得到的一个结果,通常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展现,一是乐于宣传,二是乐于留下,三是全力付出。从这三点可以看出来,它是分层次的去表现出一个伙伴、一个员工对于公司的热衷程度,他愿意跟他的伙伴去分享这家公司的价值主张;他愿意留下来,这是一个最实在的表现,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脚投票;留下来但是没有真正投入进来,他没有全力付出,这时候我们说他的雇主品牌还是有挑战的。
在星巴克的雇主品牌体系中,首先是星巴克的使命、价值观,星巴克始终强调的是激发和孕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始终是我们的主轴。它落脚在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客人,我们手里的每一杯咖啡以及我们身边的人。这其中包括温暖的归属感、勇于挑战现状、连接彼此、尽其所能做到最好。星巴克所追求的卓越业绩也是从人文视角出发的。
在这个基础下我们总结雇主价值主张(EVP),这个EVP就是“有一个机会”。星巴克希望每个员工都是星巴克伙伴,这也是星巴克最值得骄傲的一点,我们每个伙伴都有星巴克的股票。有一个机会成就自己,有一个机会连接更广阔的世界,有一个机会充满意义的连接彼此。这些都跟我们的价值观紧密联系,这就成为星巴克的雇主价值的主张。
在这样的基础下,星巴克做了很多事情。首先我们做了全面的医疗保险,每个伙伴都能够在星巴克得到完整的保障。星巴克大学的成立帮助了伙伴获得更好的发展、咖啡豆股票2013年进入中国,这里还包括薪享假期、住房津贴、父母关爱计划,这些都是我们对伙伴关爱的体现,所有这些点点滴滴加在一起,成为了我们雇主品牌里鲜活的项目。
做完这些之后,星巴克中国五次蝉联怡安翰威特最佳雇主称号。去年领奖前,我们的领导跟我说想请两位员工上台领奖,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因为一般都是领导上台代表雇主领奖,但是我们的领导说,我们的伙伴就是这个公司的主人,所以他们应该一起上台获得这种荣耀。所以星巴克的雇主品牌其中一点就是让我们的伙伴觉得自豪和骄傲。
招聘传播社交化
比如微信、微博都是现在非常主流用到的招聘传播途径,我们会通过这些地方去发布职位,通过这些地方去影响我们的候选人。今天如果你不知道很多公司已经在抖音上、哔哩哔哩上面宣传他们公司、在知乎上回答一些候选人提问,去制造一些正面言论,我相信有可能你已经过时了。
星巴克微信平台现在已经有100万粉丝,我们的微信号是星巴克中国招聘,在不到两年的运作时间,让我们从最开始的几千名粉丝、逐渐累计成现在上百万粉丝,有一些东西是可以归纳和总结告诉大家的,我们看这里到底有什么样的诀窍。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一个雇主品牌招聘传播是怎样的过程。首先需要候选人,或者说路人甲乙,能够认知我们的品牌。我们要确保商业品牌传播的同时能够提供雇主品牌的信息,也就是说很多人知道你品牌好,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到这里工作,或者发现星巴克咖啡很好喝,但是觉得做咖啡师太难了,自己做不了,这表示他有可能不知道你的雇主品牌。当候选人知道他有可能去星巴克工作的时候,我们要保证他随时能够考虑我们,他考虑到我们时,可以及时搜索到公司的招聘信息。之后很多人还会做比较,他可能会拿星巴克和其他相对应的公司做比较,比较之后希望我们能够传递一个更有效的信息,这个信息不是夸大,而是有效的、真实的信息,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不希望一个候选人仅仅是被企业的光环所吸引过来,当到入职后发现星巴克这么苦。所以我们在介绍的时候一定会要告诉他,比如我们是需要倒班的,你可能早上六点钟上班,晚上十一二点才能下班。除了这个之外,我们也希望跟候选人在申请之后有一个及时的沟通,保证良好的体验。
星巴克的社交媒体传播。微信招聘平台运作要点:第一,要注意把握好更新频率,并不是发的越多越好。有些伙伴认为只要不断去发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有的时候你发出去之后反而效果不好,某些情况下,发送频率越高越掉粉。第二,每个推文要有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同时建议大家采取多样化的推文形式,这样可以保证粉丝感知的新鲜度。比如我们团队90后小伙伴写出来的。疫情期间形成的“许久不见,份外想念”。最后,要把季节和主旨内容做一个非常好的规划。比如我们在3月份做春招活动,之前就会有一些预热,比如学生伙伴的故事、办公室环境。3月份推送公司新闻,同时帮我们助推了4月份支持中心岗位招聘,包括专业岗位伙伴的故事。这里带来的是不同的信息,主题是连接更广阔的世界,我们会从不同的视角去介绍我们的伙伴,从不同的视角去介绍我们公司的信息。
招聘工具的数字化
申请移动化。这是我们连锁企业特别需要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候选人群体,如果我们不能保证有一个移动化的申请,我觉得完全行不通的。所有的候选人都应该非常容易找到职位申请的移动端,在移动端做相应的申请。
在这个基础下,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全渠道的EVP推广和职位推广,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在宣传频道上创新,比如在抖音、哔哩哔哩,直接把职位推上去,点击链接后可以进我们系统申请。我们收到很多申请,但是这些申请需要我们去打电话、去见面,才能够真正的看到他、了解他,我们很多连锁企业应该还比较注重候选人的整体形象,如果我们有一个视频化的简历,这样就能够达到更高效的预筛选。
管理数据化。我们现在做的是把微信号和候选人申请信息能够连接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跟侯选人、跟粉丝做社交媒体互动。同时,关于AI人工智能,怎样对候选人做测评和智能筛选,怎样按照业务的需求做候选人导流。我相信所有连锁企业都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在某些你没有岗位需求的地区有大量的申请;但是另外一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永远是缺候选人,我们怎样把候选人引流到需要的地方,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互动智能化。现在,我相信在商业平台、APP上面,都已经实现个性化推送、千人千面。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在招聘平台实现千人千面。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我们在未来招聘的大趋势,包括品牌化、社交化、数字化,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机会跟大家面对面做更多的探讨,也能够帮助到所有店长的一线岗位招聘,能够更容易的获得人才,也能帮助人才的发展,更好的跟人才和粉丝做互动。
中国特许加盟展声明:此信息版权归属中国特许加盟展,未经中国特许加盟展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中国特许加盟展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