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的十年之约:新格局、新市场、新领袖

首页 > 行业动态 来源:CCFA 2019-10-30

概述:​在过去一年,中国零售市场依旧风起云涌,市场格局不断出现变化。家乐福中国、麦德龙中国相继卖身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这是外资的败退、中资的胜利?亦或是某种商业模式终结的警钟?越来越多的线下零售企业接入到家配送平台,到家业务未来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独立业态,抑或今天还高度依赖资本输血的前置仓,会是下一个无人货架?

2012110194622988.jpg

目前业内普遍达成共识的数字化改造之路,究竟何时才能带来更有说服力的战果?

这些从零售业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提出的不同的疑问,迫切需要答案。而事情的复杂在于,当旧的命题还未找到答案时,往往新的挑战更为困惑,并且已经潜伏在下一个十字路口。5G究竟会给零售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刷脸支付是否是更有未来的支付方式?如此种种,问题层出不穷,似乎没有尽头。

面对新的挑战,如何捕捉到新的增长点,找到更长远的发展路径,对于机构和企业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

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的2019中国全零售大会,将于11月7日在青岛拉开帷幕。此次大会以“下一年和下一个十年的零售布局”为题,希望集中众人智慧,一起穿越时间,提前剧透未来。

预测未来一年内将要发生的事情,和预测未来十年的趋势,究竟孰难孰易?

过去十年的启发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眼前的事情总是相对容易评价。就像倒推十年前,可能我们无法想象微信会出现,它会如此深刻的改变人与人的连接方式。我们也无法想象,十年前刚刚被大润发超过的家乐福中国,今天居然会卖给了苏宁。

但是换个角度看,智能手机的发展早已预告了它才是未来移动世界的统治者。2010年乔布斯发布苹果4手机时,其实已经暗示了未来,人们会越来越依赖手中这块小小的屏幕(后来也越变越大),会在这块屏幕上消磨越来越多的时间。只是人们无法预料的是,除了手机游戏,微信朋友圈之外,短视频会成为今天消磨时间的方式。

同样的,大润发超越家乐福中国时,当时人们以为只是第一阵营座次的变化,而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大陆的沉没,一个新大陆的崛起。多年后,不仅家乐福中国卖给了苏宁,大润发也早已投入了阿里的怀抱。但是如果跳出公司的个体视角,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不可逆转。

人口和优势资源开始加速向一线大城市倾斜。一方面,一二线城市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信息加速流动,这增加了信息的透明,但是也加剧了城市中产阶级的焦虑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如按下快进键的列车,不断加速向前。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小业态加速崛起,而以集中售卖商品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大卖场,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收获一些经验教训。一方面,消费零售行业的变化,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文化的影响;这种外部性的因素,往往为当下低头赶路的人们所忽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行为方式的改变,具有破坏性的力量。第三,时间本身作为一个维度,对于商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顺着这一思路分析下来,我们或许会有一些启发。

首先,我们要充分看到时间的力量,以及不同的客群,不同的场景,其所承载的不同的时间价值。正因为时间的价值在改变,所以到家模式才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会看到数十万平米的超大型购物中心越来越多,人们会越来越多的在公共空间与家人分享私人时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价值维度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新模式的可能。

其次,零售公司需要社会学家。商业模式的选择、供应链的打造,越来越不是一个抽象的商流与物流的活动,而是与所在的城市结构、人口结构以及消费文化紧密相关。为什么社区生鲜超市的两个新锐公司生鲜传奇和谊品生鲜同时诞生在合肥?为什么社区团购兴起于长沙?零售业作为城市商业生活的基础设施,与外部因素的互动与相互影响,乃至发生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也许是缓慢的,润物细无声的 ,但是却一定是深刻的,根本性的。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必然是颠覆性的。滴滴打车只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是自动驾驶会不会整个颠覆城市的交通出行?科学技术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谁也无法再把它盖上。就像发明了火药的人却不知后世会因此产生杀伤性武器。此外,科学技术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也常常让人措手不及。比如,今天人们还在热议和翘首以盼的5G时代,十年后应该早已是时代的古董。

即便如此,面对未来,我们并非毫无头绪,束手无策。

未来十年的确定性

也许有一天,机器会真的替代人类的大脑。也许十年后,今天如日中天的业态也会被彻底颠覆。每当不确定性开始发挥威力的时候,人们往往觉得面对未来无能为力。但是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说过一句话,“很多人关心未来10年会有什么变化。而我只关心未来十年有什么是不变的。”

或许未来十年,我们无法预测新的科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但是我们仍旧可以预见大概率确定会出现的事情,而为了未来能处于不败之地,布局的时机就在当下。

首先,制造型零售商会大行其道。

如果谈及中国零售业过去二十年发展的成果,规模是无须讳言最显著的标志。无论在超市还是百货、专卖店业态,整个市场的零售网络分布已经趋于完善。即使是在部分经济不发达的低线市场,通过众多区域型零售商的努力,零售业作为商业基础设施的布局也已基本完成。

从行业数据发展来看,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一线、准一线的龙头公司,还是区域型零售商,近年来新开门店数量也都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当零售网点的集中供给结束后,后面比拼的更多是零售商内容层面的供给。

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更多的是去无效库存和同质化的供给。在互联网人力推的改革路线图看来,供给侧的过剩有很多是匹配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来精准匹配。但是回到零售业的本质,我们必须承认,除了匹配问题,同质化现象严重或许是更令人头痛的顽疾。

若要解决同质化问题,则需要零售商从早年更多关注规模的量转移到商品层面的“质”,而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在于通过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来提供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在生鲜食品领域,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在向上游走;在非食品领域,定制化商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渠道里。而对于永辉这样具备出色供应链能力的零售商,资本市场也给与了积极的反馈。

十年后,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社会商品的总供给量必然会远胜于今日。供过于求应该是十年后的供需常态。在这种常态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并更好的发展,制造型零售商应该成为市场的主流。

其次,社区会成为最大的零售业场景。

先回想这样一个场景,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庭住址,和门牌号一起出现的还有邮政编码。十多年前,当现代快递业还不够发达时,邮政编码还是我们收发邮件、邮政部门分派邮件的重要坐标和依据。但是现在,或许很多人早已不记得自己的邮政编码,因为新的“坐标”早已替代了旧的“坐标”。表面上看,现代民营快递业的崛起,是新商业模式的胜利。但是其背后其实是人们生活社交方式变化带来的需求改变。从行政管理角度看,街道是国家行政层次治理下的最小单元。如果从商业需求的角度出发,也许十年后,社区才是零售业最基础、也是最大的场景。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为推动流通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激发国内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统筹社区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家政、体育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便民消费圈。”

社区在国家政策的层面被突出体现,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场景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更多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暗示作用。零售业进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创造新场景,挖掘新需求的过程。

随着社区的概念被强化,社区或许是未来最大的新场景。为什么要强化社区?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近日杭州市统计局发布2019年5月份月报显示,杭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006万人。杭州,成为中国第16座千万人口城市指日可待。而在过去的2018年,郑州和西安已经先后步入“千万人口俱乐部”。而类似合肥这样的城市,也已经接近千万人口规模,十年之后,应早已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

人口过千万的城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城市规模变大,聚集的常驻人口增多。与此同时,现代城市的市政规划会越来呈现“多中心”,老城区与新城区并重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其实一个普通白领家庭每天的正常活动范围,是比较集中且有规律可寻的。而所谓社区,可以理解为一个大中城市里的消费者日常所能覆盖的最大生活半径。

如果理解了社区的重要性,或许也会认同下面的看法,未来的城市生活,商品品质和服务便利性的需求,同等重要。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便利店、社区生鲜店、前置仓等业态的发展,未来在业态上也许会出现更多变化。甚至完全超乎今天的想象。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围绕社区的新业态或许不再是以商品品类为基准划分彼此,而是以服务的范围和能力来定义业态。在社区的范畴内,也许会出现新的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一站式”的未来不在大卖场里,而是在社区里。

第三,中国零售业会出现伟大的企业家。

古人认为,“立德、立功、立言”是所谓三不朽。中国零售业的过去一直是先模仿学习西方零售业,再追求超越。伴随着家乐福中国卖给苏宁、麦德龙中国花落物美,至少从商超领域看,中国本土零售业可以说已经阶段性“毕业”,学业有成。从模式创新来看,中国零售业的模式创新也有很多是突破性的,而外资零售在华的发展以及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所以,在零售业也曾经有过中国本土零售业究竟是领先还是落后于世界零售业先进水平的争论。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沃尔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零售企业之一,不仅仅因为沃尔玛能够常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一名,而且是因为沃尔玛把大卖场这种业态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自传《富甲美国》被认为是零售人的必读书目。虽然这本书写作的时间早已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但是沃尔顿的精神和理念,却穿越了时间。

与山姆-沃尔顿同样不仅“立功”而且“立言”的企业家还有一位。在中国零售业,铃木敏文的《零售的哲学》几乎被誉为是零售业的“圣经”,无论是不是从事便利店行业的人,很多人都把这本书一读再读。铃木敏文著述颇丰。那句经常被引用的“:不要为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则是来自他另一本著作《零售心理战》。

当然,这并不是说,会写书的人才是伟大的企业家。所谓的“立言”,也并非沽名钓誉。过去20年,中国零售业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企业家,经理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沃尔玛几乎确立了大卖场的行业标准,而7-Eleven则几乎是便利店的代名词。还有写下《一路向前》的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对咖啡界也有着令人嫉妒的统治力。公允的说,这三位虽然身处不同行业,但是共同点是,他们不仅把自己的企业带到了行业第一,而且具有开宗立派的能力与超越行业的影响力。

希望十年后,我们能够看到世界零售业公认的“某某模式”,是由一家中国零售企业创造并确立的。我们能够看到从中国零售业走出的企业家,能够有现在马化腾、任正非这样的影响力。做伟大的企业家并不容易。这意味着他要有敏锐的创新精神、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出色的资源组织能力和人格影响力,“立德、立功、立言”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以十年为约,今日中国零售业的中坚力量中,必有人会在十年后,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伟业。

2019年11月7日,2019年中国全零售大会将在青岛举行,届时高朋满座,大咖云集,就让我们以十年为约,一共探讨中国零售业的未来之路。


上一篇特许加盟备案企业公示——束氏茶界 下一篇特许加盟备案企业公示——天府烤卤

其他人也在看

中国特许加盟展声明:此信息版权归属中国特许加盟展,未经中国特许加盟展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中国特许加盟展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