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拢的历史渊源

首页 > 活动发布时间:2021-09-16

概述:光拢又称光弄。“光弄”为大鼓,“嘎”是舞蹈之意,即大鼓舞。傣族棰击膜鸣乐器。傣语“光”为鼓。“拢”或“弄”均为大,意为大鼓。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等地。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

光拢又称光弄。“光弄”为大鼓,“嘎”是舞蹈之意,即大鼓舞。傣族棰击膜鸣乐器。傣语“光”为鼓。“拢”或“弄”均为大,意为大鼓。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等地。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

58.jpg

早在500多年前,傣族民间就有这种大鼓了。几百年来,光拢在傣乡盛传不衰。如今,它是傣族传统民间舞蹈“嘎光弄”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光弄”为大鼓,“嘎”是舞蹈之意,即大鼓舞。历史较久远,明代李思聪在《百夷传》中记述傣族风俗时曾写道:“其乡间饮宴,则击大鼓、吹芦笙,舞(盾)牌为乐。”据此史籍记载,光拢已有五百余年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流传于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被供置于佛寺中。鼓框用整段红毛树掏空制成,呈圆筒状,两端鼓面蒙以未经处理的带毛生牛皮。规格尺寸不一,置于景洪县曼厅佛寺前廊一侧木架上的光拢,鼓面直径81厘米、鼓框高128厘米,鼓皮周边用三十根方形木钉固定,木钉上粗下细、呈方形,露出鼓框外部的木钉长5厘米。外形与基诺族的塞吐有些相像。


上一篇重庆面馆加盟老城街小面怎么样? 下一篇沪上阿姨的加盟优势有那几点

其他人也在看

中国特许加盟展声明:此信息版权归属中国特许加盟展,未经中国特许加盟展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中国特许加盟展的上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