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基诺竹筒,基诺族敲击体鸣乐器,又称七轲。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洛克。基诺竹筒,每个竹筒多用一节毛竹制成,一棵大毛竹可做若干个竹筒。一般多由四至七个组成,以七个一组最为流行,而又以七个竹筒都取材于一棵竹子为佳。竹筒有大小两种,它们不仅尺寸有别,其式样和用途也各不相同,稍大者称布姑,略小者称切克。
基诺竹筒,基诺族敲击体鸣乐器,又称七轲。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洛克。基诺竹筒,每个竹筒多用一节毛竹制成,一棵大毛竹可做若干个竹筒。一般多由四至七个组成,以七个一组最为流行,而又以七个竹筒都取材于一棵竹子为佳。竹筒有大小两种,它们不仅尺寸有别,其式样和用途也各不相同,稍大者称布姑,略小者称切克。
基诺族喜爱狩猎,猎获后唱歌以示庆贺。演唱时多敲击具有不同音高的竹筒为伴奏,又称“竹筒调”。曲调有:走路调,在狩猎归途中唱;回家调,在回到家中邀请邻居共享野味时唱。
基诺族的敲竹筒,是用长短不等的青竹七筒,一头就竹节做底,另一头削面斜口,在筒身的一侧开一条约五厘米的小槽。槽靠近筒底音高,离得远音低,竹筒越短音越高,越长音越低。不削皮的音高,削皮后音低。七个竹筒能敲出三种调子。第一个敲得最急,其它根据调子的不同而依次缓之。敲竹筒这一风俗的历史可以追索到很远的古代,它跟先民们的狩猎有密切关系,当时,打到野猪、马鹿等大野兽,敲直径大的一套竹筒;打到麂子等小野兽,敲直径小的一套竹筒,打到野牛两套一起敲。所以人们能从竹筒声中,分辨出是打到了什么样的野兽。
水汗不破防 防晒强续航 安热沙全新小金瓶硬核助力夏日桨板骄阳时刻
炫彩开街!南京雨花吾悦广场B1F悦来市集引爆消费热潮!
中国汽车服务新风采!超百辆苏州金龙客车护航2025成都世界运动会
承载城市科技形象 萤石移动看护摄像机TAMO入选2025“杭州特色伴手礼”
采日能源斩获保加利亚430+MWh储能大单,助力东欧能源转型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学子深入大别山:科教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中国特许加盟展声明:此信息版权归属中国特许加盟展,未经中国特许加盟展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修改、抄袭、剽窃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中国特许加盟展的上述内容。